四月杂想 Random thoughts in April

Posted on 2021-04-30  833 Views


四月感觉一下子就过了,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总觉得没有时间。所以找了一个四月的尾巴,跑到明国一楼的自习区把想写的写掉。

一楼这里环境还是不错的,跟外面的马路隔了一条车道和一排银杏树,从又大又亮的窗户望出去,可以看到茂盛的绿荫。可算是深得我心。放张图片:

四月杂想 Random thoughts in April

实习 internship

这个月最大的变化就是找了份实习,是西城区一家出版社。一周过去帮忙两天,事情比较多也比较杂,目前来看还乏善可陈。不过老师很热情,也很体谅人,所以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。其实我也没想到第一次找实习会找出版社来着,不过这学期实在是比较忙,两天一周已经是极限了。而且第一份实习不要眼界太高,基本上也就是了解一下工作模式行业现状什么的,所以也随遇而安了。

在没找实习之前焦虑的很,觉得身边的大家都已经找了事情做了,再加上光听课其实并不能了解一个领域的全貌,业界和学界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再一想到还要考虑申请研究生学校等等长时段任务,就更加头大。有时候明明打算睡觉了,辗转反侧以后还是爬起来看一眼实习群有没有什么合适的work。阿鹿说找了个实习以后压力小多了,确实是这样的,比起巨大的不确定性来,早期挤地铁和克服社恐去上班,还真没有那么难受。

学习 academia

有人说工作了就知道学习的舒服了,没准还真是这样。两相对比,确实是学校的气氛更加轻松自由。国关的课程还是不错的,特别是大三有很多很值得听的选修课。这学期最喜欢的是雪村老师的经典文献选读,以及相辅相成的国际合作与制度&国际冲突与控制。我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这种比较理论性强的,因为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发展传统可以串联一长段时间中的重要部分,而且能够给人一种方向感。这样说可能不太清晰,想起前几天深度报道小组讨论的时候跟小组同学聊到理想主义,她说她在学习中发现的理想主义是“你觉得什么是真的,那它就是真的”,我上大学之前也很理想主义,觉得可以接触很多学术大牛啦,可以读很多经典文献啦,现在觉得了解并且be dedicated to一个学术体系,是更加踏实的理想主义路径。That is wha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' lessons tought me. They portaits a large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line of a academic system to me which I can make great effort to find a position in.

如果一定要说点成绩的话,那就是对国关的体系更加有了解了吧。不过不足也是有的,比如有时候觉得自己对于论证不太擅长;有时候觉得自己只了解了一个概念的含义,没有更深的去想背后的内容,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。不过这些都是得失寸心知的事情,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。

杂想 shards of memories

写博客比去年的时候懒了好多,发现其实也不是什么小事都值得写下来的,而且自己也不太会回去看。偶尔作为一种thought organizing的活动做一做就挺好。然后这个月还有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:着纪录片拍摄对象一起去开庭,达成人生中第一次旁听法庭审理的成就,有一种雅典民主的体验感;为了获得校园网免费流量去填教务处的什么本科课堂反馈问卷,发现大学该上的课已经差不多上完了,里面的问题看着都扎心,比如“如果可以重新选择,你是否还会选择人大”/“请为你在人大的受教育经历打分”,我最后打了85分,自我感觉还算公允的。常听人说大学是个小社会,确实是这样,有很多复杂性在里面,有时候很难弄拎清。不过想想很快就要以学生的身份跟这里说farewell了,也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,有种“人生如逆旅”的感觉。anyway, 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好啦,还是安慰下自己。

最后来首小诗,去年夏天在苏州费孝通纪念馆看到的,最近时常想起来:
“愧赧对旧作,无心论短长。路遥知马力,坎坷出文章。毁誉在人口,浮沉意自扬。涓滴乡土水,汇归大海洋。岁月春水逝,老来羡夕阳。阖卷寻旧梦,江村蚕事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