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域名到期了,发现阿里云域名第二年价格好贵,听说namesilo比较良心,可以一试。再加上总是用域名挂梯子,用国内域名要备案,总是感觉不够踏实。思来想去,一不做二不休换了个.site的域名,并且服务商换成了namesilo。结果发现并不只是更换域名这么简单,wordpress程序后台也要做出相应的更改,折腾了半天也没弄好,后来想着VPS的Ubuntu版本也旧了,直接重开了一台服务器……达成了连续两年国庆节假期都在折腾博客的成就,emmm,我一点成就感也没有……
不更换服务器,仅更换域名的失败尝试
首先是常规操作,对新的域名进行DNS解析。删除旧域名的DNS信息,再在namesilo上添加A类型的DNS记录(首先要删除所有的默认记录)。加上后试着ping一下新域名,ok,能够对应到服务器了,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。
本来为了图省事,打算只更换域名,网上给出的方法通常是:
- 更改数据库phpMYAdmin中wp_options文件中的siteurl和home选项,用新域名替换旧域名;
- 使用如下所示的代码,在数据库SQL栏中进行批量更改
UPDATE wp_options SET option_value = replace(option_value, 'www.old.com','www.new.com') ; UPDATE wp_posts SET post_content = replace(post_content, 'www.old.com','www.new.com') ; UPDATE wp_comments SET comment_content = replace(comment_content, 'www.old.com','www.new.com') ; UPDATE wp_comments SET comment_author_url = replace(comment_author_url, 'www.old.com','www.new.com') ;
其实这俩都是类似的,只不过是手动和“自动”的区别,第二种方法改的范围也大一些,但是很遗憾的是,依样画葫芦以后,输入新域名还是会跳转到一个跟旧域名相关的动态链接
https://old.com/wp-signup.php?new=www.new.com
,同时提示无法访问页面,报错ERR_CONNECTION_TIMED_OUT
。估计还是wordpress后台的问题。在宝塔面板的域名管理里把旧域名删除了,也没有设置重定向(尝试了重定向,无果),但仍然无法访问。
更换服务器重装wordpress程序
前段时间看到vuepress有好些个令人心动的主题,加上最开始用的博客程序是hexo,对静态页面的各种捣鼓也比较熟练,但无奈当时Ubuntu版本过期了,更新的时候还没挂梯子,下载要特别久,就没弄了。索性这回直接更换高版本的Ubuntu。
还是在vultr上选了5美元一月的cloud compute。宝塔面板还是很直观的,打算继续装一个。(话说回来要不要为这个面板和博客程序新建单独的磁盘分区的啊?毕竟windows上安装新软件不都习惯新建一个文件夹,然后把软件安装在单独的文件夹里边么,不懂,姑且先直接安装了)
ssl连接服务器(本来想设置一下Ubuntu自动更新来着,想着梯子还没搭好,先搁置了),在官网上找到宝塔面板安装命令:
宝塔官网: https://www.bt.cn/
安装地址: https://www.bt.cn/bbs/thread-19376-1-1.html
安装的时候报错了,提示running kernel seems to be up-to-date
,还蹦出来一个粉粉的界面,随便选了一个看起来不重要的ssl模块restart了。安装进程继续(一共装了11分钟)。顺便把域名的DNS解析定向到新域名。
把原本旧网站中跟新域名相关的信息删除,根据宝塔面板安装完后的外网访问地址、用户名和密码访问网站。还要绑定宝塔官网账号,看到一个教程里面说可以去掉这玩意。(命令rm /www/server/panel/data/bind.pl
)网站配置程序默认推荐安装LNMP,大概是因为wordpress本身是动态网站软件的原因吧,就选这个了,选了个比较新的php7.0版本。
安装wordpress相关程序:
打开主页,选择左侧“软件商店”的“一键部署”,选择wordpress,(这时发现之前的LNMP还没装好……想起第一次装的时候是手动用命令行装的,挂了一晚上才搞定-_-|||,打死也不想再来一次了,虽然这次也装了接近俩小时。)
数据的迁移是在宝塔面板里面的“数据库”做的备份直接导入,还算方便的。本来折腾了一下phpmyadmin,尝试失败,忘了记了,就不管了。
搭建v2ray梯子
打算先解决民生重点问题,把梯子建好,结果发现ssh登录不上了,ping.pe测试发现国内连接情况不太好,ping的丢包率也比较高,有时还出现连接超时。一看今天的日期,emmm我好像明白了点什么。换了vultr的硅谷机房,用snapshot建了一个新的。
继续折腾梯子,首先找到v2ray官方GitHub地址,
在ssh中输入命令$ bash <(curl -L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v2fly/fhs-install-v2ray/master/install-release.sh)
,即可在VPS上安装v2ray。
两个小坑:
- go.sh是已经失效的旧版本;另一个由GitHub用户233boy开发的一键脚本我尝试了一下无法运行,GitHub上很多issue也指出了脚本存在问题,建议不要随便采用这种脚本;
- v2ray从官网下载后不要轻易卸载重装,亲测重装可能会安装失败,即使手动删除了所有文件目录也一样,会receive不到安装包,参考这个issue:fhs脚本安装遭遇The current version of V2Ray is . 版本为空的问题
安装完需要做一系列的配置。首先我们可以用命令cat /proc/sys/kernel/random/uuid
随机生成一个用户id,复制以下的配置文件,将id改为刚刚随机生成的那个,准备好待用:
{
"inbounds": [{
"port": 440,
"protocol": "vmess",
"settings": {
"clients": [
{
"id": "需要手动更改",
"level": 1,
"alterId": 64
}
]
}
}],
"outbounds": [{
"protocol": "freedom",
"settings": {}
},{
"protocol": "blackhole",
"settings": {},
"tag": "blocked"
}],
"routing": {
"rules": [
{
"type": "field",
"ip": ["geoip:private"],
"outboundTag": "blocked"
}
]
}
}
用Ubuntu的vim编辑器打开配置文件:vim /usr/local/etc/v2ray/config.json
,按i进入insert模式,把准备好的配置文件粘贴进去,再按Esc退出编辑,输入:wq保存并退出。建议对vim和Linux上编辑文件有初步了解后再尝试这一步。
最后输入俩命令:
systemctl enable v2ray
systemctl start v2ray
就可以跑起来了。宝塔面板用户记得开放端口。
接下来就是在本地v2rayN上按上面的配置文件如法炮制,不详细写了。
参考+致谢:
【VPS】V2ray(VLess)+域名+TLS高阶搭建全过程
搭建V2Ray,安装部署图文教程
其他的一些小折腾,参考价值不大,仅供个人记录:
Sakura(或者其他wordpress)主题diy的tips
- 在wordpress后台“外观”-“Sakura主题设置”-“CDN”中,勾选“本地调用主题 js、css 文件(sakura-app.js、style.css)”,这样文件就会采用本地的而不是原作者的DNS,这样你对于css的编辑才会生效。
- 用控制台定位需要修改的部分,不仅仅审查“元素”,把审查控制台拉大一些,就会自动出来一个“样式”的控制台,可以帮助直接定位元素在style.css文件中的位置(精确到第几行),然后在宝塔面板或者wordpress后台直接改就行。
- 针对方法2找不到的元素,可以去主题的GitHub地址下载zip文件,用VS code打开文件夹进行搜索。(例如主题中默认添加的知识许可共享协议)
废话多多地再夸几句,这个主题真的太好看了。思源宋体yyds,DIY的空间也很大。感谢作者创作并把它开源出来。
设置wordpress网站评论邮件提醒
wordpress会自带一个拦截垃圾评论的插件Akismet,但是我发现这玩意把我自个儿的测试评论给拦截了,一气之下就没有用它。
看到很多推荐easy WP SMTP插件的,于是设置了一下:
首先需要到自己的邮箱服务器上开启SMTP功能,以QQ邮箱为例,登录,进入设置,选择“账户”下的“POP3/IMAP/SMTP/Exchange/CardDAV/CalDAV服务”,找到“IMAP/SMTP服务”打开,通过绑定的手机验证开启这项服务,将获得的授权码复制备用。
在wordpress博客后台安装easy WP SMTP插件,进入插件设置,填写发件人邮箱地址为自己的QQ邮箱,名称自己设置,SMTP端口选择465(记得在宝塔面板开放端口),加密类型选择SSL/TLS,SMTP认证选择“是”,SMTP用户名为自己的QQ邮箱,授权码是刚刚开启服务所获得的,最后保存更改,就ok了。
Comments | NOTHING